高能高感、易燃易爆是涉火產品的固有特性,安全風險大是行業固有屬性。作為武器裝備的威力之源、動力之源和風險之源,涉火裝備事關科研生產人員生命安全,事關核心能力安全,事關國防現代化建設安全,筑牢安全基礎、夯實安全基石的任務艱巨、責任重大、意義深遠。
我們必須堅持系統思維,守安于心、踐安于行,把安全技術作為核心競爭力,聚焦行業安全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,以實現全生命周期本質安全為目標,兼顧解決現實亟需與謀求長遠發展,強化標準引領,用好一個中心,抓好兩大源頭,聚力三個攻關,建強四支隊伍,體系化推進科技興安,全面提升本質安全水平,加快構建涉火行業安全發展新局面。
——強化標準引領。堅持科學制定標準,體系建設標準,嚴格執行標準。打造物料、工藝、技術、管理的標準群、數據庫,做到既有工作標準,也能標準工作,充分利用標準化這一有力抓手,系統推動涉火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。
——用好一個中心。以實現行業安全發展為使命,組建安全技術創新中心,以“物料點火機制、工藝過程刺激量、工藝安全評價、工藝安全應用”等為主要研究方向,圍繞物料特性,體系開展致燃致爆機理、安全閾值、全壽命周期安全風險評估等研究,建立健全高危產品、高危工序安全特性數據庫,指導工藝安全設計、工藝條件確定和工藝安全評價,提升制造本質安全水平。中心積極與企業共建工藝安全技術創新聯合實驗室,為行業安全管理決策、安全體系規劃、安全技術服務、安全培訓等提供支撐。
——抓好兩個源頭。從物料和工藝兩個方面入手,充分考慮并量化評價過程物料及產品加工、試驗、使用、處置等過程的安全風險,提升產品設計及制造過程中的本質安全性。一是強化過程物料及產品本征基礎安全應用研究。重點加強物料全周期安全特性及防控研究,建立健全物料研究技術體系。同時,深化研究不敏感涉火產品致燃致爆機理、不敏感設計、易損性評價、安全使用邊界等科學問題,建立健全不敏感技術體系,助推裝備升級換代和本質安全性提升。二是強化產品及工藝安全評價。探索建立涉火產品和工藝安全檢測評價運行新機制,形成涉火產品安全檢測評價技術體系和安全評價標準體系,通過危險因素辨識、危害模式鑒別及破壞效應評估,建立以危險性分級為基礎的安全檢測評價技術體系,支撐涉火產品和工藝安全許用規制構建,確保產線風險可控在控。
——聚力三個攻關。一是推進人機隔離專項技術攻關。以“黑燈工廠”為最終目標,選取典型工序開展人機隔離技術研究,實現作業人員從前臺轉至幕后,逐步形成具備自動化、數字化、智能化特征的工藝和設備整體解決方案,打造“交鑰匙工程”“安全工程”,加速危險作業場所由“勞動密集型”向“技術密集型”轉變,為行業能力建設提供創新范式。二是推進新工藝應用技術攻關。針對現行涉火產品制備工藝在制量大、人員參與度高、刺激量大、效率低等問題,大力推進柔性化、連續化等新型本質安全制備工藝技術攻關及應用,提高涉火行業工藝制造水平。三是推進智能管控技術應用攻關。以典型生產線高危工序為試點,融合智能化技術與涉火行業安全管理,加快物料狀態失穩初期微弱信號快速偵測與控制、智能化管控等技術應用,對物的不安全狀態、人的不安全行為、設備的健康管理,進行實時預警與管控,并推送至作業現場,實現從“人盯人防”向“事前預警,實時管控”的模式轉變。結合高危產品、高危工序,開發虛擬現實培訓方式,以三維模擬場景還原工藝現場實景,以線上虛擬操作取代線下考試培訓,提升培訓實效和人員安全素養。
——建強四支隊伍。人是安全生產中最活躍的因素,人才是安全發展的最重要資源,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離不開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安全人才隊伍。在開展安全生產體系化、流程化管理工作的基礎上,進一步建強人才隊伍、發揮人才作用,全方位提升安全防控能力。一是建強頂層安全專家智庫,為行業安全管理決策、安全體系規劃、安全技術服務等提供支撐。二是建強安全管理隊伍,將具有系統思維和體系化推動能力的干部充實到安全管理隊伍中,強化管理措施落實落地。三是建強安全技術研究隊伍,強化安全技術研究力量。四是建強安全技術藍軍隊伍,建立多專業領域的“博士藍軍”,尋求差異化解決方案,鍛煉精銳力量,厚植人才基礎,促進安全管理與技術融合提升。
勇毅篤行向未來,安全發展永相伴。在集團公司黨組的堅強領導下,我們有信心、有能力、有底氣統籌好發展和安全,集聚行業內外合力,打造科技創新高地,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集團公司,有力支撐國防建設和世界一流軍隊建設,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。